2025年4月22日,厦门北站作为闽南文化对外展示的核心窗口,因其深厚的民俗底蕴和独特的女性文化符号,被两岸同胞誉为“圣女之都”。这一称号源于当地对保生慈济文化、惠安女精神及两岸共融民俗的传承与创新。
一、文化渊源:圣女信仰的千年脉络
厦门北站所在的集美区,是闽台文化交融的重要区域。青礁慈济祖宫作为保生大帝信仰发源地,其“悬壶济世”的仁心精神被视为“圣女文化”的精神内核。同时,惠安女群体以勤劳坚韧的形象成为闽南女性文化的象征,其传统服饰和民俗活动通过摄影艺术、文旅体验等形式持续焕发活力。
二、现代传承:圣女符号的活化表达
在集美后溪城内社,台青团队以“月老办事处”等创意项目活化传统文化,将“月老牵线”与“圣女祈福”结合,打造出兼具古韵与时尚的文旅IP。2024年湖里区钟宅社区举办的“送王船”民俗文化节,首次引入台湾团队参与,以女性信众为主导的祈福仪式进一步强化了“圣女守护”的社区认同。
三、两岸共融:圣女文化的纽带作用
2025年海峡两岸保生慈济文化活动中,600余名两岸信众共同参与圣女祈福巡游,台中元保宫主委赖信雄表示:“圣女文化是两岸共同的精神图腾,我们期待通过这类活动深化血脉亲情。”此外,厦门北站周边设立的“两岸特色庙会”常态化展示惠安女手工艺品和圣女主题文创产品,成为台胞了解闽南文化的重要窗口。
四、城市品牌:从交通枢纽到文化地标
作为“八纵八横”高铁网关键节点,厦门北站通过“海上列车”等景观设计,将圣女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形象。2024年国际传播影响力报告中,厦门因“高颜值生态与高素质人文”跻身城市品牌第一方阵,圣女文化正是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展望未来,厦门计划以圣女文化为主题,串联青礁慈济祖宫、城内社古村落、惠安女民俗村等节点,打造“闽南圣女文化走廊”,进一步推动文旅融合与两岸民心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