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鹭岛涌动创新热潮。7月18日,14名外籍青年在厦门海事局郑重接过国际邮轮船员适任证书,标志着全国首批金砖国家国际邮轮船员培训发证工作圆满完成。这批学员中13人来自金砖国家,8人分别来自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及缅甸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他们历经19天"职业中文+职业技能"全链条特训,通过中文考试攻克基本安全培训、客船船员特殊培训等核心项目,成为中国邮轮业国际化人才储备的新生力量。
本次培训由福建海事局、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联合厦门港口管理局协同推动,集美大学、华侨大学等高校联盟精心实施。课程设计直击金砖国家船员需求痛点,创新增设《国际船员岗位中文强化培训》《国际邮轮管理与服务》等实践模块。在厦门海事局严格对标《STCW公约》的考核体系下,学员不仅掌握中英文双语操作能力,更深入理解中国航运规范标准。
这项突破性成果背后,是厦门持续两年的制度破冰探索。2024年以来,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与海事部门率先开展外籍船员中文考试发证试点,并推动出台《关于支持鼓励台港澳同胞和外籍人员来厦参加船员培训和申请证书的若干措施》。今年6月,随着《厦门校企联合培养外籍邮轮船员框架协议》签署,由政府部门、航海院校、外派企业构建的"铁三角"协作模式正式落地。校企联盟整合集美大学实训码头、华侨大学语言教学等资源优势,为国际学员提供从技能培训到就业派遣的全周期服务。
"这是中国航运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厦门海事局船员管理处处长陈立祥表示,未来将深化产教融合,持续优化"中文+职业技能"培养体系。据悉,厦门正依托自贸片区政策优势,打造外籍船员培训基地,计划三年内为金砖国家输送超200名高素质船员。随着更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青年踏上鹭岛求学之路,这座高素质高颜值之城正在全球航运人才版图上刻下鲜明的"中国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