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本地聚焦>正文

骑楼廊柱见证世纪变迁 厦门中山路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时间:2025-07-10作者:海口新闻网阅读:7分类:本地聚焦

  清晨六点的中山路,第一缕阳光穿过骑楼廊柱的间隙,照在刚开张的黄则和花生汤店门口。这条始建于1925年的百年老街,近日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成为厦门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商业街区。据思明区文旅局统计,2025年上半年中山路客流量突破1800万人次,夜间消费占比达54%,百年商街正焕发出新的活力。

1.png

  走在由花岗岩条石铺就的街道上,南洋风格的骑楼建筑鳞次栉比。在中华城段,工人们正在为第七届中山路文化节搭建舞台,今年的主题是"听见历史的声音"。文化馆负责人林女士介绍,他们首次采用声景技术,在12处历史建筑外墙安装了感应装置,"游客用手机扫码,就能听到1948年街头小贩的叫卖声、1950年代华侨回乡的脚步声等30种历史音效"。在升平路转角,89岁的老裁缝陈伯仍坚持手工制作香云纱衬衫,他的店铺被列为"非遗活态传承示范点",每天吸引不少年轻人前来体验传统盘扣技艺。

  商业创新与文脉传承在这里完美融合。新开业的"时光邮局"里,游客可以盖上特制的鼓浪屿风景邮戳,将明信片投入会唱歌的邮筒;而隔壁的"厦门记忆"数字博物馆,则通过裸眼3D技术重现了1937年中山路繁华的街景。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大中路段的"老字号新概念"项目,已有26家传统商铺完成改造,其中创立于1932年的好清香酒楼,在保留闽南传统菜肴的同时,推出了融合菜创意套餐,营业额同比增长40%。夜幕降临后,霓虹灯下的街头艺术表演成为新亮点,来自本土乐队"海雾"的原创歌曲《中山路之夜》在网络平台点击量已超500万次。

  城市更新赋予老街新内涵。通过"微改造"工程,整条街区的284根廊柱全部得到加固修缮,地下管网完成智能化升级。思明区住建局负责人表示,改造特别注重保留原有建筑肌理,"就连拆除脚手架都要用人工逐层操作,避免损伤百年砖墙"。在霞溪路段,新设置的休憩座椅融入了闽南红砖元素,街道两旁新增的36处绿化节点使步行舒适度提升27%。来自杭州的游客王女士感叹:"这里既能买到最地道的馅饼,又能感受最潮流的文创,传统和现代一点都不冲突。"

  随着暑期旅游旺季的到来,中山路启动了"文明街区"创建活动。商户联盟自发组建了"老街管家"志愿服务队,每天提供多语种导览服务。在轮渡码头附近的旅游服务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各路段客流密度和停车位信息。厦门大学教授周宁评价:"中山路如同一个活态的城市博物馆,它用商业活力延续着历史文脉,这种'商文共生'模式值得全国同类街区借鉴。"据悉,中山路片区保护提升二期工程即将启动,未来将打造连接鼓浪屿与厦门大学的世界级文旅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