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本地聚焦>正文

厦门彩礼现状调查:理性与传承交织的婚俗图景‌

时间:2022-04-22作者:厦门新闻网阅读:28分类:本地聚焦

  (2025年4月22日讯)近年来,全国多地因“天价彩礼”引发热议,厦门作为经济特区,其彩礼习俗既保留传统特色,又呈现理性化趋势。记者通过走访婚俗专家、新婚家庭及梳理公开数据,还原厦门彩礼的真实图景。

  一、彩礼金额:市区与农村差异显著

  厦门彩礼金额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化。市区普遍以“双数”为吉利标准,主流彩礼区间为‌12万至20万元‌,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可达25万元以上。岛外农村地区则集中在‌10万至18万元‌,且更注重彩礼的实用功能,如用于婚宴、购置婚房软装等。值得注意的是,厦门多数家庭会通过嫁妆实现“双向奔赴”——约67%的受访家庭表示女方嫁妆价值不低于甚至高于彩礼,包括房产、车辆或现金。

18.png

  二、彩礼用途:从“面子”到“里子”的转变

  传统彩礼多用于彰显男方诚意,如今更多转化为新家庭的“启动资金”。例如,思明区一对新人将12万元彩礼用于支付婚宴及婚房契税,女方则提供一套置换的学区房作为嫁妆。集美区部分家庭甚至出现“零彩礼”现象,双方共同出资购房,以应对岛外房价上涨压力。

  三、政府倡议与社会响应

  2024年9月,厦门多部门联合发起“抵制高额彩礼”行动,倡导“不比彩礼比人品”的婚恋观。政策推动下,湖里区某街道试点“彩礼协商指导服务”,通过社区调解员介入,帮助30余对新人达成双方满意的彩礼方案。数据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厦门彩礼纠纷案件同比下降24%。

  四、争议与挑战

  尽管整体趋于理性,个别案例仍引发讨论。2025年初,翔安区一对情侣因18.8万元彩礼未谈拢分手,女方坚持“低于此数会被亲友轻视”,折射出传统观念与现实的碰撞。此外,部分年轻人抱怨“隐性成本”——如厦门婚宴均价达2200元/桌、三金购置需3万元以上,加剧经济负担。

  专家观点‌

  厦门大学社会学教授林某指出:“厦门彩礼的‘双轨制’特征,本质是城市化进程中传统宗族观念与个体化家庭的博弈。未来需通过社区教育、婚俗改革试点等,进一步弱化彩礼的符号意义,强化其家庭共筑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