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9日至21日,两架原计划交付中国厦门航空的波音737 MAX客机从浙江舟山波音完工中心起飞,经关岛中转后返回美国西雅图波音生产基地。这一罕见举动引发国际航空业对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广泛关注。
事件经过
首次退货:4月19日,一架喷涂厦门航空涂装的波音737 MAX(注册号N230BE)从舟山起飞,经关岛、夏威夷加油后抵达西雅图。现场目击者称,该机已完成内饰安装与涂装,处于待交付状态。
二次退货:4月21日,另一架厦门航空涂装的同型号飞机(注册号N242BE)同样从舟山出发返美。波音舟山工厂内尚有一架待交付中国国际航空的737 MAX飞机,后续可能也将退回。
关税成本成关键阻力
此次退货事件直接关联中美关税博弈。2025年3月,美国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后,中方对美制飞机实施125%的报复性关税,导致一架波音737 MAX的到岸价从5500万美元飙升至约1.24亿美元。航司若按原计划接收,需额外承担巨额成本。业内人士分析,退货可能是航司“延后交付”或“取消订单”的过渡性措施,以观望关税政策后续调整。
波音多重困境加剧信任危机
除关税压力外,波音近年频发的安全事故进一步削弱客户信心。2024年1月,阿拉斯加航空波音737 MAX 9型客机舱门脱落事件暴露生产流程缺陷;同年日本全日空、美国达美航空亦接连发生飞行故障。中国民航局曾多次强调“安全高于商业利益”,此次退货也被视为对波音品控的间接回应。
国产替代与行业格局重塑
中国商飞C919窄体客机成为事件潜在受益者。目前C919已在中国国航、东航、南航投入运营,累计订单超1200架,国产化率突破60%。与此同时,南方航空近期增购40架空客A320neo,中国航司加速多元化布局以降低对波音依赖。
行业影响与后续走向
航空租赁市场已现连锁反应。香港、新加坡等地融资机构暂停波音飞机资产证券化项目,马来西亚航空等潜在接盘方正评估风险。波音公司暂未回应退货细节,但官网显示其737 MAX积压订单超6300架,中国市场的停滞恐加剧其交付压力。
此次事件标志着中美贸易摩擦向高端制造业延伸,全球航空产业链或迎来新一轮格局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