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两岸新闻>正文

厦门筼筜湖生态治理案例写入全国高中教材‌

时间:2021-04-07作者:厦门新闻网阅读:35分类:两岸新闻

  ——从“鱼虾绝迹”到“鸟类天堂”的生态蝶变成为教学范本‌

  2025年4月,厦门筼筜湖生态恢复案例正式编入人教版全国高中生物学教材,成为全国30余省区市高中课堂的“活教材”。这一案例被收录于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第四章“生态工程”中,以图文结合形式展现湿地生态恢复的科学路径,为全国数百万高中生提供生态文明教育的生动实践样本。

  教材内容:还原生态治理历程‌

29.png

  教材详细梳理了筼筜湖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生态变迁:

  污染阶段‌:湖水黑臭、鱼虾绝迹,城市化进程中污水直排导致生态恶化;

  治理举措‌:截污清淤、引潮入湖、红树林修复、生态补水等系统性工程;

  治理成效‌:湖水水质显著提升,观测到63种游泳动物、98种鸟类栖息,红树林面积达2.6万平方米,形成城市“绿肺”。

  教育意义:传递生态文明理念‌

  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教授黄凌风指出,筼筜湖案例兼具社会效益与科学价值,其综合治理经验为生态修复领域提供了可复制的“中国方案”。该案例不仅入选教材,还曾作为2024年全国高考生物学试题的典型例题,从水体监测、红树林固碳机制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角度考查学生的生态学思维。

  国际影响:亮相大阪世博会‌

  除国内教育领域外,筼筜湖生态治理实践同步登上国际舞台。在2025年大阪世博会中国馆“绿水青山”展区,筼筜湖作为城市生态治理唯一代表项目,通过数字影像向全球展示“从鱼虾绝迹到白鹭归来”的治理奇迹。

  专家视角:示范价值与时代意义‌

  黄凌风教授强调,教材与高考试题的选用是国家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导向,既彰显厦门生态治理成果,也通过教育辐射全社会,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普及。筼筜湖的蝶变,不仅是厦门“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的缩影,更为全球城市生态修复贡献了中国智慧。

  (注:本文综合自多篇权威报道,相关数据及表述均引自公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