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两岸新闻>正文

厦门经历超长夏季:气候异常引发生态与生活挑战‌

时间:2022-04-14作者:厦门新闻网阅读:123分类:两岸新闻

  厦门,2023年10月15日电‌ "往年国庆假期还能穿长袖,今年却天天开空调。"市民王女士的感慨道出了许多厦门人今夏的共同感受。根据厦门市气象局最新数据,截至10月中旬,厦门日平均气温仍维持在28℃以上,2023年夏季已持续超过210天,较常年延长近两个月,创下自1952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长夏季纪录。

  高温纪录屡被刷新,气候异常成常态‌

  气象资料显示,今年厦门5月7日即出现首个高温日(≥35℃),较往年提前近三周。整个夏季共出现42个高温日,其中8月12日以39.6℃刷新历史极值。气象专家林伟明指出:"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台风路径南移导致降温降水减少,加之城市热岛效应,共同造就了这场'超长待机'的夏天。"

  旅游业迎"错峰红利",民生面临多重考验‌

22.png

  在曾厝垵经营民宿的李先生表示,传统淡季的9-10月入住率同比上涨40%,"暑期后房价回落,但海水的温热延续到深秋,反而吸引北方避寒游客"。然而,持续高温导致全市用电负荷三度破历史峰值,电网日均抢修量增加25%。环卫工人陈师傅的工作时间已调整为凌晨4点至上午10点,"午后路面温度超过50℃,橡胶鞋底都会发软"。

  生态系统亮起红灯,城市治理紧急应对‌

  筼筜湖保护中心监测到,水体富营养化较去年同期加重15%,白海豚研究所记录到中华白海豚近岸活动频次下降。市政府紧急启动"高温城市应急预案",开放126处避暑纳凉点,并试点在BRT车站顶棚安装光伏遮阳板。市园林局工程师吴芳透露:"凤凰木、三角梅等传统景观植物出现早衰,明年拟引进澳洲火焰木等耐旱树种。"

  气候适应性建设迫在眉睫‌

  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教授周剑辉强调:"这不仅是厦门的问题,更是沿海城市的气候预演。我们需要从'抗高温'转向'与高温共存',比如推广马来式骑楼遮阳系统,建立弹性工作制。"市发改委日前公布的《气候适应型城市规划纲要》提出,到2025年将建成区遮阴覆盖率提升至65%,并对老旧小区空调外机实施集中导风改造。

  这个仍在持续的夏天,正成为厦门城市转型的特殊催化剂。当市民在11月依然能穿着短袖漫步环岛路时,关于气候、生态与城市发展的深层思考,或许比海风更值得被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