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厦门消费市场在经历多年高速增长后,显现出显著的结构性分化。一方面,居民消费行为更趋理性,部分领域消费降级特征凸显;另一方面,新兴消费业态和升级类商品仍保持增长活力。这一现象背后,既有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也折射出城市消费格局的深层变革。
消费降级:从餐饮到服务的连锁反应
近期,厦门餐饮行业出现闭店潮,部分鱼友反映“消费降级”直接导致经营压力加剧。有从业者坦言,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放缓、储蓄意愿增强,使得中高端餐饮需求萎缩,平价快餐和预制菜成为新选择。与此同时,服务类消费价格持续走低。2025年2月数据显示,家政服务、宠物服务、旅游出行等价格同比降幅达4.1%-36.1%,反映出居民非必需性服务支出收缩。
楼市与耐用品:财富效应下的消费收缩
厦门楼市消费降级现象尤为突出。2024年购房者平均面积从143平方米降至110平方米,房价下跌导致居民资产缩水,进一步抑制了大额消费支出。汽车市场同样承压,限上新车零售额同比下滑12.5%,二手车交易虽增长18.9%,但难以抵消整体颓势。
结构性亮点:理性中的升级与创新
尽管部分领域表现疲软,消费市场仍存在结构性增长点:
升级类商品逆势增长:化妆品、智能设备、书报杂志等品类零售额同比增幅超20%,显示品质消费需求未减;
线上消费持续扩容:限上单位网络零售额占比达43.2%,低价策略与便捷性吸引消费者转向电商平台;
“春日经济”激活新场景:共享绿地、露营装备、时令食材等春季限定消费成为新增长极,带动户外休闲业态升温。
政策应对:优化环境与权益保障
为缓解消费市场压力,厦门市多措并举:2024年通过“铁拳”行动查处侵权案件1588起,推广旅游购物“30天无理由退货”,累计为消费者挽回损失超6000万元。此外,政府计划通过收购存量房、推进全民清债等政策,减轻居民债务负担,释放消费潜力。
未来展望
厦门消费市场的分化,本质是居民对经济预期的谨慎反应与消费偏好迭代的共同结果。短期内,服务价格下行、楼市调整等压力仍将延续;长期来看,随着政策托底效应显现及新兴消费模式成熟,市场有望在结构性调整中实现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