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本地聚焦>正文

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焕发新生 文旅融合打造世界级文化遗产标杆

时间:2025-07-10作者:厦门新闻网阅读:7分类:本地聚焦

  盛夏时节的鼓浪屿,凤凰木的绯红与闽南红砖建筑相映成趣。这座面积仅1.88平方公里的海岛,近日迎来申遗成功八周年纪念日。据厦门市文旅局统计,2025年上半年鼓浪屿接待游客达286万人次,同比增长18.7%,其中境外游客占比回升至32%,接近疫情前水平。作为中国第52项世界文化遗产,岛上53处核心要素建筑全部完成数字化建档,新落成的"万国建筑博览馆"日均接待游客超5000人次。

1.png

  清晨的鹿礁路,来自德国的游客托马斯正在导览员讲解下,用AR眼镜扫描海天堂构的外廊柱式。"这种技术能直观展示古希腊科林斯柱头的演变过程,比单纯看说明牌有趣得多。"景区管委会介绍,今年重点实施的"数字孪生"项目已完成287栋历史建筑的三维建模,游客扫码即可查看建筑百年变迁。在福建路32号的雷厝,新开放的非遗工坊里,十余名小学生正在学习传统彩玻拼贴工艺,这种源自南洋的技艺通过VR教学变得生动易懂。数据显示,岛上7家活化利用的历史建筑,上半年文创产品销售额同比激增45%。

  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实现双赢。通过"以修代租"模式,黄家花园等12处文物建筑引入精品酒店业态,收益的30%专项用于文物维护。在中华路21号的钢琴博物馆,每日四场的即兴演奏会吸引游客驻足,馆内收藏的70台古钢琴全部实现恒温恒湿保护。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岛上商户联合推出的"古早味地图"收录了32家传承三代以上的老字号,龙头路的"叶氏麻糍"日均销量突破2000份。为迎接国庆假期,管委会正筹备"琴岛夜话"光影秀,将首次用激光投影演绎鼓浪屿百年侨乡史。

  生态治理成效显著。监测数据显示,通过实施"静音计划",岛上昼间环境噪声同比下降6分贝,中华白海豚在周边海域出现频次增加20%。全岛垃圾分类准确率达98%,新建的3座光伏充电站满足80%电瓶车需求。厦门大学建筑系教授林丹虹评价:"鼓浪屿探索出的‘微改造’模式,为高密度历史街区的保护提供了中国方案。"目前,岛上智慧导览系统已覆盖所有文化遗产点,提供中英日等八种语言服务。

  面对持续增长的客流,景区实行"预约+限流"双管控,将日接待量控制在3.5万人次以内。新增的两条环岛电动巴士线路和6个智能导览亭有效提升了游览体验。"这里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生活的烟火气。"来自北京的游客王女士在 Instagram 分享的八卦楼照片获赞过千。据悉,鼓浪屿正推进"音乐之岛"提升工程,计划三年内建成全球首个钢琴艺术主题的世界文化遗产地。